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
一、培养目标
物联网工程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,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,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知识,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,具有较强的通信技术、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,受到良好的工程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,能从事物联网工程与技术领域的研究、教学、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, 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二、培养要求
本专业以物联网、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为重点专业方向,员工主要学习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、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,受到物联网技术实践的基本训练,具备从事物联网的设计、开发、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。
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1.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;
2.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;
3.具有研究开发物联网软、硬件的基本能力;
4.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厚的技术基础理论;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、政策和法规;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。
5.了解本专业技术前沿和发展动态,受到物联网技术实践的基本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;
6.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,较好的人文、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,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;
7.掌握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方法,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、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。
三、主干学科
物联网工程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
四、核心课程
高等数学、电路分析基础 、模拟电子技术、 数字电子技术 、算法与数据结构 、计算机网络 、操作系统原理 、计算机组成原理 、信号与系统 、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、通信原理、信息科学与c程序设计、面向对象技术(C++)、单片机原理与技术、嵌入式系统、数据库原理、 JAVA技术、zigbee协议、MATLAB与系统仿真、移动应用开发等。
五、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
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、课程设计、软件开发综合训练、专业认知实习、金工实习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设计等
六、主要专业实验
主要专业实验包括: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(语言类)、电子技术课程设计(电子类)、单片机课程设计(硬件类)、RFID与电子标签课程设计(射频感知类)、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设计(传输网络类)、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(开发类)、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践设计(综合类)。
七、基本学制:四年
八、毕业合格标准
具有学籍的员工,德育、智育、体育成绩合格,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、选修课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,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180学分,准予毕业,发给毕业证书。
九、学位授予条件
符合《cmp8冠军论坛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》条件的毕业生,可授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。
十、各类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
课程类别 |
课程性质 |
学分 |
学时 |
理论教学 |
实践教学 |
实践教学占学分比例(%) |
实践教学占学时比例(%) |
学分 |
学时 |
学分 |
学时 |
学周 |
通识教育 课程 |
公共基础 必修课 |
64.5 |
1328 |
56.5 |
996 |
8.0 |
212 |
5 |
12.4 |
25 |
公共选修课 |
7.0 |
140 |
7.0 |
140 |
|
|
|
|
|
学科基础 课程 |
学科基础 必修课 |
54.5 |
904 |
42.0 |
672 |
12.5 |
136 |
4 |
23 |
25.7 |
专业课程 |
专业必修课 |
43.0 |
872 |
18.0 |
256 |
25.0 |
32 |
23 |
58 |
67 |
专业类选修课 |
8.0 |
128 |
8.0 |
128 |
|
|
|
|
|
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 |
创新必修课 |
2.0 |
40 |
|
|
2.0 |
40 |
|
100 |
100 |
创业必修课 |
1.0 |
32 |
1.0 |
20 |
|
12 |
|
|
37.5 |
合 计 |
180 |
3444 |
132.5 |
2212 |
47.5 |
432 |
32 |
26.4 |
34.8 |
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修读顺序
◇ 建议在修读完所有学科基础课后,修读 “MATLAB与系统仿真”、“模式识别基础”等课程。
◇ 在选修课程设计时,必须同时选修与之相对应的课程。